欢迎来到昌黎县嘉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官网! 关于我们|联系我们|网站地图

扫一扫,有惊喜!

全国合作热线:
0335-2066666

专家展望中国未来30年: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!

作者:嘉诚集团  浏览量:986  发布时间:2017-10-06 04:13:49  

640.webp

从1978至2017年,改革开放经历了逾38年,而再过32年的2049年,正好是建国100周年。在未来的30多年里,我们将有哪些变化呢?




七大转折点




①人口的转折点专家首先从需求出发。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,总人口将在2025-2030年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,预计到2049年前后,中国的总人口数将减少至12亿-13亿。这意味着我国粮食需求总量将逐步稳定甚至可能下降。


经济的转折点。有研究机构预测,中国经济总量将在10-20年之间超过美国位列全球第一,在2049年左右有可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。根据经验,专家认为,我国对农业产品的需求结构会发生明显变化,这就是主粮消费比例会下降,蛋白质、水果等消费比例会上升,而总的热量消费则不会有太大的变化。也就是说,中国人会对肉、奶、蛋需求上升,而对粮食的需求下降。这意味着未来农业的发展将是产品结构的调整,不再是产量的增加


二元结构的转折点。专家认为,未来我国的农业人口会持续减少,农业的人均生产率将不断提升,农民与第二产业、第三产业的收入差距也将逐步缩小直至不再明显,二元结构得以化解,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。


农业科技的转折点。目前我国整个农业生态形势十分严峻,专家认为,科技的进步会帮助人们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,水资源得到更加充分和高效的使用,生产效率不断提升,资源限制、污染问题和生态和谐将得到逐步解决。我们将进入绿色、可持续的生态科技现代农业时代


农业市场模式的转折点。我们目前的农业采取一家一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,这种体制在打破人民公社弊端,调动农民积极性上立下了汗马功劳。但是,这种体制的弊端也在日益显现,比如农民没有土地的决定权、其合法承包权常常得不到切实维护、形不成规模优势、生产效率低下等等。专家认为,未来30年后,这些问题会得到较好的解决。农业生产方式将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,人均产量、人均收入大幅提升。互联网+农业,也将改变农业流通方式,农业流通渠道将大大缩短。农产品价格风险对冲体系也将直接使农民受益,农产品期货、保险、融资等资本金融体系在农业上将得到体系化的应用,现代农业金融体系将全面形成。


土地改革的转折点。土地是农业的核心生产资料,专家认为,未来我国的土地制度也将会有重大重新,将像联产承包制一样进一步解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、释放生产资料的约束,这是建立现代农业、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根本基础。

国际合作的转折点。中国人口将在未来30年转而减少,上面提到,未来30年,中国的人口是先增后减,大约会在十二三亿,全世界的人口会增加到90多亿。我们在土地制度、规模、科技等方面的进步,会提升自身农业的国际竞争力,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国际合作。我们的农业将在世界上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


中国农业现代化的“四化”



目前,尽管新中国成立快70年了,但是,由于采取以掠夺农业来发展工业的办法,造成了我国的农业大大落后工业、服务业的现状。目前,我国仍然处于传统农业阶段,并向现代农业转型。那么,如何理解这个“现代化”呢?专家是这么解释的:


①人均生产率(亦即人均收入)的现代化。在保持总产量与人口总量同步的前提下,减少农民人口就能同步提升农民收入。


资源的利用效率现代化。关键要减少单位农产品产出消耗的水以及使用的土地。


产品质量的现代化。保证农产品的营养成分,去除污染、农药残留等不健康因素,是农业现代化的方法之一。


环境和谐的现代化。维护生态环境,减少污染,保持和恢复肥力都是农业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内容。



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怎么走



一是土地制度方面。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,也是农民创收的根本,中国的历史可以说是土地制度变革与变更的历史。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从农民的利益出发,不断随着农民人口的减少而实现土地规模化的有效配置。首先是土地股份制和租赁制的优先推行。相比土地转让,这两种措施的法律基础要求更容易实现,也更容易保护农民作为承包主体的自身利益。其次是土地的休耕与轮耕等养地制度,让土地有恢复自然肥力的时间,逐步减少化肥的使用,保护生态体系,保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,实现农业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循环。


二是推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,吸收更多的农民转变职业身份,建立完善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福利与保障体系,真正实现二元结构的融合。只有有效减少农民人口比重,才能建立农民收入增加的前提条件。


三是农业科技体系。建立国家与科研机构基础研究、企业应用研究、农民分享使用的多层次农业科技体系,着重降低单位产出的土地占用和水资源消耗,或提高单位土地和水资源消耗的产量,在土地上、无土生产甚至太空生产等方面进行探索应用;同时减少对化肥、农药的依赖,并且研究如何有效缩短种植养殖等生产周期。应发挥市场资本和民间创新的力量,发挥国家的基础前瞻性力量,发挥政府在安全监管、质量保障等方面的制度与法治作用,并建立国家基金,在资本、补贴等层面充分发挥对市场的杠杆与乘数效应,让市场规律发挥主导作用,政府发挥引导作用。


四是探索建立针对中国国情的现代农业生产组织。

相关文章